为了便于开发商介入,一是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商业模式可以自由选择,开发商既可以选择上网电价,统购统销政策,也可以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政策;二是对于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政策的项目,也应通过电网企业进行结算(具体操作程序略),千万不要让开发商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同建筑业主进行交易,有诸多弊端,以前已经有过惨痛的教训。
总之,基本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对先进发电设备市场需求,有高质量的项目经济性审查都是发展分布式光伏的基础。这种能源既时尚又清洁,既惠及大众又用之不竭。
最后会因为没有需求和盈利,投资者只剩下政府,成本依然过高。即使通过了,债务人需要承担高额的利息负担,这也使项目基本不具盈利性,还款能力存疑。因此,能源局在今年初为2014年安装分布式光伏定下了8GW的目标。另外,《通知》鼓励地方政府为本区域内光伏发电项目提供贷款担保,也鼓励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旨在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共同分散风险。靠国家补贴,靠挖掘或虚增无谓用电需求,只能使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从助力能源改革和经济升级变成它们的负担。
美国和德国推广分布式光伏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但不可复制。大家都意识到要在国内推广这种时尚的发电技术仍困难重重。所发电力将主要供格兰仕自发自用,年均发电量5700多万千瓦时,相当于14250户三口之家的一年的用电量,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减少约300-600万元用电成本。
项目装机规模60兆瓦,布置在格兰仕集团中山生产基地65万平方米厂房屋顶。据国内同类项目经验,夏季室内温度可降低3-5度,能减少空调能耗16%。另由于光伏发电时段与企业用电高峰时段比较一致,能有效缓解用电紧张时厂区的供电压力,保障工厂的正常生产活动;同时,厂房上铺设的光伏组件,不但有效保护屋面不受日晒雨淋,延长厂房屋面的使用寿命,降低厂房的使用和维修成本;还能起到隔热降温作用,明显改善工人工作环境。项目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与传统燃煤电厂相比,将节省标煤总计约42.7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万吨,促进企业清洁生产。
9月16日,南网能源公司在中山启动全球最大单厂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为此国家多次高层会议探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至今收效甚微。
分布式光伏融资创新具体表现在产品创新和方式创新。创新一定是艰难的,分布式光伏融资创新之难,难在挑战中国现行金融环境。创新分布式光伏发电融资服务是《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406号)一文第十二条的题目,也是笔者今年以来连发十一篇光伏金融创新研究所探讨、所呼吁的主要内涵。再说后者,它又基于两层原因:首先是部分传统金融机构仍旧停留在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观念中;其次是即使部分传统金融机构希望进入分布式光伏市场,但是406号文所说的探索以项目售电收费权和项目资产为质押的贷款机制,与现实还有很长距离。
中国光伏发展是不等人的,它决定了分布式光伏融资手段必须创新。只要关注光伏融资,必然面对同样现实,难免得出同样结论:事关光伏终端市场,融资问题固然重要,创新融资更加重要。任何一个研究过406号文的人,从字里行间不难体会国家能源局的努力与专业。因为分布式光伏投资市场是理想的金融产品市场,金融机构的关注力度一定大于对一般产业的关注力度,于是分布式光伏融资创新,理论上会走在一般产业的前面,事实上承担着促进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任。
笔者寻问了几家银行的朋友,在现有的风险控制思维和机制下,406号文的美好愿望,对国有企业或可考虑,对民营企业则或难变为现实,或需等待数年。光伏企业此时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用最好的产品营造最好的分布式光伏融资创新环境。
创新分布式光伏发电融资服务重在创新《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学习之二。融资难问题不仅是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分布式光伏融资必须创新源自两重原因:一是光伏作为新兴产业应当尝试融资创新;二是现有金融环境的不支持必须尝试融资创新。406号文在此方面是下了功夫的,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融资服务平台,与光伏发电骨干企业建立银企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以个人收入等为信用条件的贷款机制,逐步推行对信用度高的个人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提供免担保贷款。先说前者,从时间上看,光伏的大规模商业化开始至今不过十几年时间,中国大规模终端市场建设开始至今不过三年时间,突出分布式规模化建设也只是今年才开始的事情;从投资形态上看,分布式光伏投资具有资金需求规模大、回收期限长的特征,传统的融资手段,对于那些希望进入这个市场的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极为有限,于是,迫使他们通过银行融资之外的手段获得光伏终端市场建设资金来源。国家能源局作为一个国家能源管理部门,能说的话和政策的有效性也就到此了,金融机构能否更多关注这个产业,则是金融机构的事情了。业内都夸406号文好,好在国家能源局不仅能够看到分布式光伏终端市场中的问题,而且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能够看到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分布式光伏市场中的主要问题,而且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用创新的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406号文所列举的鼓励各类基金、保险、信托等与产业资本结合,也是笔者历时半年的研究结果,理论上它非常适合分布式光伏融资特点,现实中大批民营企业主要采用的也就是这几类融资产品
融资难问题不仅是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406号文所列举的鼓励各类基金、保险、信托等与产业资本结合,也是笔者历时半年的研究结果,理论上它非常适合分布式光伏融资特点,现实中大批民营企业主要采用的也就是这几类融资产品。
406号文在此方面是下了功夫的,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融资服务平台,与光伏发电骨干企业建立银企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以个人收入等为信用条件的贷款机制,逐步推行对信用度高的个人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提供免担保贷款。只要关注光伏融资,必然面对同样现实,难免得出同样结论:事关光伏终端市场,融资问题固然重要,创新融资更加重要。
为此国家多次高层会议探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至今收效甚微。光伏企业此时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用最好的产品营造最好的分布式光伏融资创新环境。
因为分布式光伏投资市场是理想的金融产品市场,金融机构的关注力度一定大于对一般产业的关注力度,于是分布式光伏融资创新,理论上会走在一般产业的前面,事实上承担着促进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任。业内都夸406号文好,好在国家能源局不仅能够看到分布式光伏终端市场中的问题,而且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能够看到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分布式光伏市场中的主要问题,而且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用创新的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分布式光伏融资创新具体表现在产品创新和方式创新。创新分布式光伏发电融资服务重在创新《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学习之二。
国家能源局作为一个国家能源管理部门,能说的话和政策的有效性也就到此了,金融机构能否更多关注这个产业,则是金融机构的事情了。再说后者,它又基于两层原因:首先是部分传统金融机构仍旧停留在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观念中;其次是即使部分传统金融机构希望进入分布式光伏市场,但是406号文所说的探索以项目售电收费权和项目资产为质押的贷款机制,与现实还有很长距离。
笔者寻问了几家银行的朋友,在现有的风险控制思维和机制下,406号文的美好愿望,对国有企业或可考虑,对民营企业则或难变为现实,或需等待数年。先说前者,从时间上看,光伏的大规模商业化开始至今不过十几年时间,中国大规模终端市场建设开始至今不过三年时间,突出分布式规模化建设也只是今年才开始的事情;从投资形态上看,分布式光伏投资具有资金需求规模大、回收期限长的特征,传统的融资手段,对于那些希望进入这个市场的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极为有限,于是,迫使他们通过银行融资之外的手段获得光伏终端市场建设资金来源。
任何一个研究过406号文的人,从字里行间不难体会国家能源局的努力与专业。创新一定是艰难的,分布式光伏融资创新之难,难在挑战中国现行金融环境。
分布式光伏融资必须创新源自两重原因:一是光伏作为新兴产业应当尝试融资创新;二是现有金融环境的不支持必须尝试融资创新。创新分布式光伏发电融资服务是《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406号)一文第十二条的题目,也是笔者今年以来连发十一篇光伏金融创新研究所探讨、所呼吁的主要内涵。中国光伏发展是不等人的,它决定了分布式光伏融资手段必须创新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回报到底怎样?如果没有具体的案例分析,估计很难让人信服。
南昌首批家庭光伏电站开始盈利1月2日,江西省首批家庭光伏电站践行者,家住南昌县银河城小区的宋建清收到了供电公司支付的首笔卖电款346.9元。也就是说,童关平在这两年内的发电补贴会增加50%左右。
目前,随州市首批25户的光伏发电收入31613.16元已全部结算完毕。事实上,目前那些案例中提到的某个投资者收到电费多少钱的时候,都没有将发电自用的收益回报计算在内的。
而且随着各地地方补贴政策的陆续推出,估计收益率将会更高。按照上网电价每度0.4752元计算,宋建清的首笔卖电收入为346.9元。